微会动

“微信+”活动场景互动营销运营服务平台

会展人解读“创新展会服务模式”要求

3月18日召开的会议上提出:要兼顾疫情防控和对外经贸合作,在落实防疫措施前提下为商务人员往来提供便利,保持国际供应链畅通,创新招商引资、展会服务模式,保障各类经贸活动正常开展。

为此,中国经济网·会展中国邀请会展业人士对会议提出的“展会服务模式”创新进行解读。

袁再青:落实中央精神 创新展会服务模式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青表示,政 治 局会议上对于创新展会模式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对会展业在防止疫情蔓延,打好疫情攻坚战和开展经贸合作当中的作用,是进一步的明确和肯定。这首先是对会展行业的重视,也是对行业的巨大的鼓舞和鞭策。我们会展业要负起相应的责任和担当。

第二,中央提出来要确保防疫和加强经贸活动两不误,要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开展好各项经贸活动,这是我们必须坚守的一个原则,不能失之偏颇。既要做好防疫,同时要在防疫的前提下做好会展工作。

第三,如何做好防疫的前提下,做好会展活动?政 治 局的会议也指出了明确的路径,就是要创新展会的服务模式。我们会展业要在创新当中寻找行业的出路,要在创新当中求变。化危为机,只能从创新当中探索新路径,才能实现当前对行业的“重启”。

第四,当前的创新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各项新的科技手段的作用,包括互联网大数据、人脸识别等等,一些新的科技手段在展会各项活动当中的应用。首先一个就是要做好网上的办展,重要的展会和重要的行业发布活动都可以在网上进行。另外,一些行业的重要活动,通过网络论坛、网上沙龙的活动来家里组织。包括在国外,出国办展和参展都可以借助于国内外的网络联通来进行。

第五,要发挥好大数据对于商务人士往来提供便利的,这样一个科技工具。既要保障商务人士的往来便利,又要在商务人士的流动当中做好防疫工作。此时大数据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包括国内很多省市,像一些健康码,全国通用,各省认证等。这样可以通过大数据的方式来保障,有一些展会也可以通过这个大数据的方式来创新进行。

第六,政治局会议也提出来,要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也向商务部提出了一些加强会展业扶持发展的政策措施。针对会展业的专项政策的政策支持,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及时的发布,包括一些省和重要的会展城市,来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陈先进:解读中央提出关于创新展览三个模式

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党委书记、国际展览业协会名誉主席、全国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先进表示,中央提出关于创新展览模式的问题,可能有几个层次:第一个是招商和招展的模式。第二个是运营管理的模式。第三个是安全的模式。从目前来看。我们要把展会办好,可能更重要的是要在展会的运营管理上和安全上有所创新。要特别注重精准和高效,要颠覆展览会人越多越成功的思维定势,大力推广以人数不多但对接精准、需求满足、提质增效的小型活动作为主要形式,这对主办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张效林:未来展会将呈现新人、新技术、新生态

机械汽车展览联合会名誉会长张效林表示,借用《哈姆雷特》中经典台词“生存或是毁灭,这是必答之题。”我们展会所服务的制造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型期,“中国制造2025”或“工业4.0”就是要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搭建起工业物联网,将研发设计、材料、制造、市场营销、物流、使用、控制、服务、金融、通讯等所有要素联接起来,实现万物互联、信息畅通、资源优化,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使用效率。5G落地将加快工业物联网的发展。

未来的展会应该呈现的是新人、新技术、新生态,会、展、活动创新融合。未来展会不会总是一家一统天下,一定是一方牵头发挥多方积极性,合作、共享、共赢。我们的展会可以邀请参展参会企业和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华为以及专业网络平面媒体在展会上展示智能制造、智慧出行(趣味出行、安全出行)、智慧生活、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医疗、生命科学等各种场景,邀请买家观众一起参与举办各种活动,使参展参会者与观展听会者能有更多的互动体验、深入交流、思想碰撞,促成创新。

王旭东:中国经济网呼吁和推动会展服务创新

中国经济网总裁王旭东表示,这次疫情倒逼“创新招商引资、展会服务模式”,是推动会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契机和动力,也是中国新会展经济崛起的换挡、加速良机。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网一直在呼吁和推动会展经济的创新发展,打造以互联网为基础,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核心,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为展示形态,以电子商务为交易通道的新会展。由于我国在5G技术研发和应用上走在前列,我国新会展经济有可能后发先至,实现对欧美传统会展发达国家的超越。但是,可能性不等于必然性。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局限,以互联网思维为前导,遵循互动性、连接性、分布式等互联网规律,坚定不移走创新之路,才能挺立在时代进步的潮头。

刘大可:确保有效防控疫情,经贸展会应率先有序重启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院长、教授,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刘大可表示,经贸性展会活动是推动经济贸易正常运转的催化剂,伴随着疫情影响整体形势逐步向好,应率先有序重启。建议采取“防控优先、化综为专、化大为小、双线互补、立足内需”的应对策略,在采取切实措施确保疫情有效防控的前提下,一是鼓励大型综合展暂时分主题调整为专业展,拉长活动时间、拓展活动空间,降低人员集聚度;二是鼓励大型专业展缩小整体规模但优先保证重点客户;三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挖掘线上交流潜力;四是立足内需市场寻求新的展会机会。

刘松萍:加强线上线下融合,强化展览的国内市场开拓

广东会展组展企业协会会长刘松萍表示,目前防止疫情输入性还是十分重要,现阶段对国际参展商和观众还是立足己在国内超过观察期的人员,同时加强线上线下融合,加强线上展览的转型升级,情景化可以网上对接、委托国内代理的方式进行,另外强化展览的国内市场开拓,扩大内需。

梁洁:展览不开禁,将会重创整个产业链

南京贸促会会长梁洁表示,南京积极应对,综合各方的信息看,展览会是沟通供需双方的最佳模式,目前最重要的是解禁展览会的举办。经济上的补贴是大家所渴望的,但是最为关键的是要解禁展览的举办,展览再不开禁,将会重创整个会展产业链。创新模式重点是运营模式和管理模式。

需要看清楚五月中下旬是否是一个好的开禁的时机?一是届时国内疫情控制住,只要会展保障服务体系建立完善,防范得当,应该不致产生不良后果;二是遵循规律,展览会开启需要一定时间的准备工作,对展商而言需要充分准备产品参加展览,准备展台设计,搭建等工作。展商交易可以开启线上线下共享模式,这也是事关展会质量,体现在面临现实的展会服务方面。目前看在线服务的确需要提速,很多主办方已经着手开始进行了。但是总的来看在线活动还是辅助,尤其是B2B展会,商贸对接落地还是需要面对面的交流,线上只能是一个有益的补充,还谈不上替代线下的实体展览。

目前能做的工作,一是展前准备:加强展会的线上宣传、内容营销等,全面预热,锁定意向的客户;尽早确认展览的开禁时间,以及展馆的馆开展日期;甄选优质用户(买卖双方),确定安全码的使用,扫安全码入场。二是展中防疫(展馆方和主办单位、政府部门共同准备):场馆配备高效的体温检测设备;增配医疗隔离区域/车辆/人员,编制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准备。还有展馆现场的消杀。

郭牧:疫情对全国会展业的影响数据

中国会展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亚太会展研究院院长郭牧表示,2020年新冠病毒的疫情对全国会展业的影响比較大。据亚太会展研究院比对2018年度中国会展业年度报告测算,今年1-6月如果停办、未办2000平方米以上的展览6000多场,50人以上的专业会议约80多万场、万人以上的节庆活动约8万多场,直接产值约3500多亿人民币,综合损失约3万亿人民币。

王明亮:疫情过后,在线展览会有超常发展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明亮表示,当务之急是解禁展览会的举办。从现在到5月中旬,也就是两个月的时间内,是办展的最佳时间段。一是因为疫情基本已告结束,只要防范得当,应该不致产生不良后果,二是展览会开启需要准备时间,准备产品参加展览,准备展台设计,搭建也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全面恢复社会经济正常化,工厂复工后,需要找订单,展览会是沟通供需双方的最佳模式。一年之计在于春,5月算是一个晚春,错过5月启动展览会这个时机,中国经济上半年的市场,将大打折扣。这需要政府决策与展览人同心协力,战新冠肺炎疫情,助中国经济早日全面恢复发展。

对于展览业来说,经济上的补贴处于第二位,展览会不开,是重创展览行业的重点。其实,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的业务主要是海外依靠在线配对,线上展览。5月份开展,可能要放弃海外参展和海外观众,丢车保卒。目前,最不可取的是因为要控制海外输入性病患,而耽误国内展会。应该准备放弃海外参展、海外观众在国内面对面的参展、参观。尽可能保内贸。互联网展览已经推广了近20年了,收效甚微。成功的只能是线上线下的结合。我相信,疫情过后,互联网平台,大数据和在线展览会有超常发展。

马学杰:场馆主办服务商应抓紧补短板转型升级

上海陆家嘴股份公司监事会主席马学杰表示,建议场馆主办服务商抓紧补短板转型升级,政府专项支持产业基金立项百千万工程,率先启动云会议,限流、分散做展会,大型场馆AI/VR上装备,线上培训也需跟上脚步。

上海前滩研究院院长何万篷认为,进博会等会展活动,可以全城办、全年办,实现了线上线下互动、内外贸一体化、贸易投资相互触发、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统筹的效果。

汤世芬:线上“云展会”和线下分类分时

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表示,在疫情防控期间,可以线上“云展会”和线下分类分时小型洽谈会、中小型展会组合,来推动会展业尽快重启。就像上海博物馆3月13日起疫情期间恢复对外开放,通过网上实名预约、凭健康码绿码和有效证件入馆,既控制了人流聚集,又促进了安全、有序开放,让市民和观众尽快地恢复了正常的文化生活。但是在这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对病毒严防死守,是非常必要的。

马颖:在线展会需提速,重启线下展要防护

英富曼亚洲总裁马颖 Margaret Connolly表示,在线服务的确需要提速,很多主办方已经开始了,政府支持对会展业有很大的帮助。目前在线活动还是辅助,B2B商贸对接落地还是需要见面。对于展会重启,应做好展前准备:加强线上内容营销及直播,全面预热;及早确认开馆开展日期,提供海外展商物流支持和入境隔离酒店;甄选优质大买家,提供海外观众安全码便于快速通关;向不能成行的国外买家推荐采购代理服务。应做好展中防疫:场馆配备红外线体温检测设备,高效快速;主办方推广扫码获取销售线索,替代名片交换;增配医疗隔离区域/车辆/人员,做好应急准备;同步直播展览活动,在线平台促进交易交流。

王春雷:要将公共卫生纳入会展活动备案和评估的重要范畴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中德国际会展研究所所长王春雷表示,会展业应该成为新冠肺炎疫情有效控制期中国恢复经济的前沿阵地。为此,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会展2.0模式,引导线上、线下融合,鼓励主办方成为365天的价值创造者;另一方面要逐步恢复市场秩序,可以从一些标志性的会展活动开始,对国际商务客人采取“机场-酒店-场馆-酒店-机场”的接待模式。疫情结束后,要将公共卫生纳入会展活动备案和评估的重要范畴。

谢宇:给主办主展申请报批恢复正常通道

雅森展览集团总裁谢宇表示,第一、增强展商信心,使展会及时恢复举办,场馆做好卫生工作,主办做好隐形检测(最好远距离红外线体温仪)第二、终端消费真正的放开,终端激活产业链才真的盘活,不要再给终端消费的放开增加以疫情控制为名义的管控手段,目前的状况是表面上放开,实质凝固。第三、全国范围内的人员自由流动(境外回国隔离期的人除外),差旅自由。第四、给主办主展申请报批恢复正常通道,目前收到的信息,比较担心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以防疫控制为名,增加办展和参展参观的壁垒。展览平台对于激活行业和市场起着至关重要串联和推动作用,从主办角度,希望能够尽快给予明确信号,恢复信心。

秦培勇:兼顾防疫与国际经贸来往并重

四川省会议展览业协会秦培勇表示,海外正处在新冠肺炎疫情比较严重时期,欧洲是“震中”,中东、北美也不乐观,此次会议精神重在兼顾防疫与国际经贸来往。如广交会这样的大型国际展会,难点在于境外参展参会代表无法核实健康状况(是否疑似病例),可以考虑根据外商规模设立若干集中观察区域隔离14天,符合采购商和参展商要求的,国家给予一定的必要生活补贴。提前将境内参展商参会观众数据收集上线,外来人士隔离期可线上免费沟通,解除后,即可凭借健康码视同国内人士待遇。

周其刚:疫情大考会展业,智慧会展普及近在眼前

前滩综研周其刚表示,疫情大考会展业。直面大考,奋起直追,智慧会展正逢其时。智慧会展借助5G、云计算、大数据、AI等先进技术,将创新会展模式,为展会各方提供高效、便捷的线下、线上沟通体验,降低成本,提升效果,值得大力推广,相信智慧会展的普及近在眼前。

王翔:做好防疫,确保展览会顺利举办

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副会长、欧马腾会展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翔表示,会展确实是人群高密集型的活动,中国已经控制住了疫情,举办展会时,应把海外通道与国内通道分开,海外来展商、观众下飞机进行检查,然后进展馆再测一下体温。没问题就可以进去,这样我们展览会就可以顺利举办了。

陈卫胜:可以利用健康码与展会数据共通

广东现代会展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卫胜表示,从目前全球疫情趋势及来看,将海外与国内进馆分开安排是必要的,另可以利用健康码与展会数据共通,实施出入一刷,有效把握人员情况,同时其他的防疫措施一并实施。同时,展览馆的消毒及空调通风特别安排也是必要的。

周景龙:齐心协力探索“非接触性会展”

道同共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EO周景龙表示,通过疫情期间的线上活动实践,感到在线会展商业模式的环境已渐渐成熟。在线会议在各行业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在线展览还只是在概念阶段,没有大家都认可的模式出现。但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增强,视频的清晰流畅程度将越来越好的满足“面对面”商务交流的需求。行业内要集中力量,齐心协力探索“非接触性会展”以及“在线展会”的新模式标准和规范。

我比较认可“在线展览”的概念,而不是用线上展览或网上展览,仅仅将资讯或材料放到网上,不能实时在线就达不到在网络上面对面交流的效果,所以必须是主办在线、展商在线、观众在线、展品在线,可以实时互动交流。目前我们在尝试将网络中国良好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物流基础设施结合起来。提前展品样品快递,集中某个日期线上聚会交流,但要采用在线视频的形式效果才会好。

在疫情还没有控制的时候,通过“在线”形式推动贸易促进,也能实现会展的核心商业价值。疫情过后,在线展览和线下展览的融合将是必然趋势促进会展产业新模式的转型升级。

于洪:为企业提供活力高效创新的会展+生态服务

工业4.0俱乐部北京秘书处执行秘书长、天拓国际展览北京公司总经理于洪表示,创新展会模式:“虚拟展会”将现实中的展览以三维模型的方式展现于网络,构建三维网上会展环境。它建立在数字技术及模拟场景设计基础之上,丰富的视觉效果、充分的互动效应、及良好的用户体验,是“虚拟展会”区别于“传统线上展”的关键。打造真正的“线上博览会”,为企业提供富有活力的、高效的、创新的会展+生态服务。(以上内容来自公号: 中经网会展)

虚拟会展(Online Exhibitions,Virtual Exhibitions)的发展,技术是一个决定性因素,技术的发展才能使会展的展出取得最好的效果。随着flash技术、web3D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云计算技术、AI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虚拟会展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虚拟会展是指利用网络的虚拟空间进行的展览及贸易活动,使用三维虚拟技术能实现立体互动,让用户亲身体验。其是对实物展览会的虚拟,展览的组织、展出及展览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实现了数字化,组展者、参展商和观众之间的交流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络进行。

完善的虚拟展览系统更能基于大数据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帮助参展商与客商进行交易配对,提供交易支持和服务。

虚拟会展与传统实物会展二者间关系

要发展虚拟会展就要正确认识虚拟会展与实物会展的关系,通过技术外包消除操作技能障碍,通过多方协作完善虚拟会展平台和软件功能,尽快统一信息处理标准以加强虚拟会展平台间的协同和互操作,推动制度创新以减轻虚拟会展的成本压力。虽然虚拟会展优势明显,但是它不能也无法取代传统实物会展。具体体现在:

(1)实物会展的沟通是面对面的人际沟通,并具有直接的触摸体验优势,这些基本的实物交互体验互动是虚拟会展不具备的。

(2)虽然网络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但是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完全的网络消费观念被大多数人接受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3)展品的性质。由于虚拟会展现场感差,亲和力弱,对于某些直接与消费者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比如食品、饮料、老年用品等,实物会展的效果更好。

虚拟会展是实物会展在网络上的延伸,两者的关系应当是相辅相成的互补关系,“线上+线下双线闭合”是共同加速会展业发展的加速剂,我们必须将两种方式融合在一起,将两者最好的功能提供给客户。

会展企业必须知道什么时候使用什么形式的会展,虚拟的还是实物的,才能将人、信息和产品很好地整合在一起,才能满足参展企业的需求,实现企业的目标,从而使得参展企业和自己的投资回报率最大化。

虚拟会展将如何助力会展业的发展

1、管理与互动升级让会展更具粘性

传统的邀请函,现场人工签到,展会现场标识混乱找不到展台等等现象,备展2-3个月,开展两三天这样的高成本投入确实让参展和观展各方头疼。虚拟会展基于互联网信息平台下的交互技术,整合了互联网的高效性、普及性、虚拟性和信息集散优势,对会展企业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与传统会展的信息集散相比,虚拟会展的信息容量更大,信息的即时性更强,信息更具持久性;信息交流的覆盖面更广,交互性更强,能够传递的信息格式更多。

2、技术和数据让会展更具价值

“数据是越用越值钱的东西。”虚拟会展通过综合应用flash技术、web3D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云计算技术、AI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了O2O2O线上+线下双线闭合的共享数据库:实现线上会展与线下实体会展的信息共享和互通,打破信息孤岛,同时实时跟踪会展各方的动态数据,将系统数据,公共数据、目标数据与经济数据进行集成,积淀形成有明确标签属性的行业大数据。这样不仅能够实现数据共享的实时性,有效保障数据同步和数据的精准性与一致性,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让会展产生更高的价值。

3、加速会展的品牌化和国际化建设进程

在行业内要打造一个品牌展会可能要经历5-10年的积淀,走向国际化的更是一个漫长的修炼进程。虚拟会展本身利用互联网的先天打破时空格局的优势,在国际化的建设中具有先天的基因。

4、开启个性化定制会展新时代

虚拟会展可以为无法或难以举办线下展会的各行各业和用户带来新的福音。同时,基于前文提到的行业数据的沉淀及用户的互动,传统形式的会展的I2B2C传统模式将逐渐转变为C2B2I模式,由用户和参展商自主主导会展主题和具体展出内容,进而形成产业性发展,这将是一种新型的会展形态和经济模式。

虚拟会展+实体会展双线闭合的O2O2O模式将加快会展业迭代发展

虚拟会展既然是实物会展在网络上的延伸,那么两者的关系应当是相辅相成的互补关系。“线上+线下双线闭合的O2O2O模式”是共同加速会展业发展的加速剂,我们必须将两种方式融合在一起,将两者最好的功能提供给客户。

“线上+线下 双线闭合“以数据为链条智慧会展O2O2O业态模式架构设想

在今天,会展业的发展与土地资源供给瓶颈的矛盾已见端倪。政府不可能无止境的耗费大量土地进行场馆建设,同时场馆建设投入大、周期长、风险大,而在互联网上建立虚拟展馆,举办网络展览却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和金钱,大大提高展会的效益。

虚拟会展有不受时空限制、节省展览交易成本等优势,很多商品和服务都适合在网上进行展览和销售。另外,从目前网络交易的商品清单看,网络交易的对象正从数码产品迅速扩展到服装、电器、日用品、玩具、个人护理品等众多产品,而这些产品正是我国制造的优势所在,也是目前办展频率最高的产品。这些产品将来都可以作为网络会展展示的对象,市场前景好。

在国外,虚拟展览技术早已经得到相应的市场投入使用,在国内这两年,大大小小的展会也开始VR技术(全景展现技术)的尝试,但均属极强的个性化定制案例,而非平台化产品形态。如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在其微信平台做了“VR看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让无法进场参观的观众通过该平台一饱眼福。同时,通过第一届和第二届进博会对VR技术的应用,我们也可以看到VR技术的进步:第一届采用了VR静态画面展现的形式,第二届则升级到了VR动态视频展现。

不可否认,技术的发展受到了不少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制约,从长期来看,技术要求并不会阻碍虚拟会展的发展,因为每一项新技术的推广都需要时间,当新技术融入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他们便会花时间去学习使用该技术,从而加速该技术的普及。

虽然,我国会展业全面真正的进入数字信息化时代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从长远来看,虚拟会展前景不可限量,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必将成为现代展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代替部分实物会展,从而实现实物会展和网络会展并存的局面,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评论

© 微会动 | Powered by LOFTER